軸承鋼管社會庫存下降連續數周減速,線材、中厚板等部分品種庫存甚至出現反彈。雖有上游增產因素干擾,但更多的還是因為下游真實用鋼需求減弱所致。在中南、華東等地區先后“入梅”的不利影響下,終端采購出現明顯的減量,這也是造成6月鋼價始終難以筑底的關鍵之一。不過也正是因為此,現貨市場商家多以低庫存、甚至零庫存操作為主,有效的阻擊了鋼價超跌的可能;受資金及風險規避需要,庫存繼續由市場向鋼廠內部轉移。因此,行業內呈現出行業內明顯的“供強需弱”、而現貨市場尚能維持微弱的平衡關系。因成本跌幅相對大于成材,本月多數鋼廠尚有一定的盈利空間;但同時由于資金緊張,鋼廠對原材料價格的打壓卻繼續加力,多數鋼廠放棄長協礦,轉而進入現貨市場采購,且為加速資金周轉,紛紛降低了鐵礦石等原料的庫存周期,這些措施的改變極大的挫傷了原材料市場,6月鋼價的總體成本支撐依舊不足,這也是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我國的宏觀經濟面正在回暖,統計局數據表明,繼5月份消費、工業、用電等主要經濟指標回升之后,6月份經濟還繼續處于回暖通道之中。匯豐中國6月制造業PMI初值錄得50.8%,是7個月后首次回到擴張區間以上,表明我國的制造工業經濟還在進一步好轉;此前實施的微刺激政策措施正在逐漸顯現出其效果。特別是近期國家高層對經濟增速的表述有了較大的轉變,之前對今年國內GDP增速的表述為經濟增速不能低于7.2%,還要低于年度增長目標;然近期李克強總理在英國智庫發表演講時明確表示,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,保證GDP增速下限不越過7.5%;如若要完成這一目標,那么下半年的微刺激措施必須加碼,由此帶來了穩增長發力預期增強。
因受前期制造業持續疲軟影響,市價一度低于螺紋鋼價格,導致鋼廠在品種間利差轉移之后調整了生產結構,壓制熱卷、中厚板等品種的生產,而增加螺紋產量。